忘掉完美散文
散文常常托物寄意,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,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,就是所谓的“形得而神自来焉”。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“形”的特点,由“形”见“神”,深入体会文章内容。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忘掉完美散文,希望有所帮助!
汪曾祺的《人间草木》中有这样一个描写——沿岸边拦了铁丝网,铁丝网缠在湖边的树干上,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。四周是没有人的死寂。许多个春秋过去,兜着铁丝的树皮愈合了,陆续住在岸边的人们想拆掉这残缺的铁丝却怎么也拆不了了。这棵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丝的柳树长得很高大。
如果这棵柳树最初没有被铁丝钉紧,它还会在死寂的天里长高吗?或许它有人的思想,越是缺口的生命也就越有顽强的斗志,好像那个失明的孩子可能会有清脆的嗓音,那个失聪的孩子又是以怎样残缺的状态演绎一首动人的'曲子。
有些时候,我宁愿相信:命运像杯子一样,越完美却是越残缺的,也是破碎的。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”如果月亮从古至今都是圆满的,苏轼又何以创作出富有情调的诗歌。许多诗歌中恰是一个不晴朗的雨天会给人带来灵感,找到心灵上某种意义的共鸣。
倘若一切都是完美的,我或许可能无所事事,别无所求了。假如我忘掉完美,我也许可以从生活的缺口里发现什么。我常常觉得完美是一种错误。我曾渴求令人爽朗的晴天,不至于在雨天被压在重重的乌云中。但如今我却是感觉生活在灰黑的天色中也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喜悦,心情不畅的时候好像察觉到天也在为我抱不平,眼前的雨哗哗的下,我仿佛在雨中放下了,也释怀了自己。
乔布斯缺口的苹果正是因为忘掉了完美才创造了奇迹。倘若那是一个圆满的苹果,那他的苹果将永远停留在第一代。
尼采说: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。我也试图提醒自己,我曾经经历的那些太完美的东西其实也是最不完美的,我也一直试图忘掉自己曾经得到的那些令我振奋的东西。因为我开始相信:有一种美刚好不是完美,而是残缺。
抬头望着云雾中未满的月亮,它在隐约中发出迷人的光芒……